春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是辞别旧岁,迎接新年的开始。在这个炎黄子孙隆重的节日里,祭祀祖神、供奉先人、迎禧接福、祈求丰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人们的美好祝福和热切期盼。上一炷香,许愿祈福,希望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家人安康,是信仰,也是民俗。
节日期间,香品成为市民们争相购置的畅销货。而市面上的香品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劣质香看似跟天然香料区别不大,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危害健康。在众多民族民俗文化用品中,传统蒙古香独树一帜,承袭几百年,具有烟雾柔和、不呛人,防虫,有原生态香味等特点。
蒙古香的系统工艺建立,则始于清朝康熙十四年,由公主侍香田宗元总结前人制香的经验,结合蒙古草原的祭祀习俗和原材料特性,明确了蒙古香的名词定义和系统工艺特色。清朝咸丰年间,八国联军进北京。老香户担心动乱中香艺失传,委托汉人秀才刘显峰把蒙古香的制作工艺编成口诀,以便记忆。田家祖辈通过口口相传制香秘诀,得以延续传承至今。
蒙古香采用天然植物作原材料,制作工艺复杂、取材考究,对采摘原料的节气、时间等要求严格,在制香前,需要大量的前期加工、备制工作。“困料三年出好香”,一种香的制作完成,要经过粉碎、碾压、泡、炒、煮、晒、发酵等等,至少十几道工序,品质纯正的蒙古香从香料备制到成香,需耗时3年。另外,蒙古香在制作过程中,还融合了蒙汉、蒙藏、蒙满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医药、祭祀、方术等内容,制作成本远远高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化工香,且色彩单一,味道也不如化工香浓烈。在民国时期,出于多种原因,蒙古香基本退出市场,手艺几近失传。
正宗的蒙古香采用马莲花、香蒿、天麻、白花曼陀罗、决明子和草茯苓等108种天然植物作为原料,根据它们的药理属性相互搭配使用,可以调制出154种气味不同的香品。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春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是辞别旧岁,迎接新年的开始。在这个炎黄子孙隆重的节日里,祭祀祖神、供奉先人、迎禧接福、祈求丰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人们的美好祝福和热切期盼。上一炷香,许愿祈福,希望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家人安康,是信仰,也是民俗。
主要是历史原因,除了宗教用香外,中国的香文化在清朝断代。香文化在国泰民安的盛世较盛行,唐朝用香最较繁荣较**。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自古四般闲事有焚香、挂画、品茗、插花。古人沐浴更衣后焚香,再出席重要场合,以显圣洁庄重。清末,战乱纷纷,香文化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化到如今,香文化已在中国断层将近200年。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禾非馨,明德惟馨”香是有内涵的东西,值得今人研究。 香较早用于祭祀,亦作为药用。它的芳香疗法体现了其药用价值。人们相信,香所产生的烟往上升,它犹如一个信使,能将人们的愿望传递给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