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药香幽远 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药香幽远 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2024-03-22

香,芳也。《春秋传》曰:“黍稷馨香。” 从先秦开始,我国就有了以植物香料祭祀、香身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古人将植物燃烧时散发出的美好气味与天地万物、人体五行联系起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充满中国美学意韵的香文化。

数百年传承 药香悠远

药香古法制作技艺属于传统制作工艺,一板一眼皆为传统手作。分放在容器中的多种不同中药香泥原料,经过香艺师的揉搓、入模、按压、刷油等步骤,散发出神秘而幽远的香味,功效各异的药香制作在香艺师的演示下,让人观之悦目,嗅之神清。

药香制作技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据内蒙古阿拉善南寺的历史记载,它源自1300多年的藏传寺院古药香,其传入蒙古草原的历史可考证至1785年,该“密宝古香”的制作技艺与香方由一位藏传佛教高僧带入腾格里沙漠,在草原“安家落户”。随着岁月的更迭,当地的传承人以此技艺香方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祭祀习俗,融合了汉、蒙、藏、满文化,不仅将这款千年藏香逐渐发扬光大,还在内蒙古地区世代相传了下来。

药香以传统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藏、汉及古印度制香技艺精粹,是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药香古法制作技艺主要选用多种天然蒙药药材、中药药材、雪域高山药材以及天然芳香香料,依据一千三百年传承配方制作。

药香之所以独特,主要在于其原料天然,不仅拒绝化学污染,倡导绿色健康,更以人文关怀的慈善之心,春风送暖。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非遗项目药香在“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潮流中脱颖而出,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十个配方 古法珍贵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受气候地质变化和游牧民族文化以及以药为香的特点影响,其原料为天然香木药草,制作工艺严格,制作流程繁琐,药香在内蒙古地区一直都是难得的。制作者须有**的中(蒙)医理论,对传统文化历史熟稔,对香方运用自如。这也使得传承制作者少而珍贵。

药香都是严格按照**比例配制含量,经过纯手工研磨揉制、窖藏后,在色味及适合人体**方面达到较佳效果后,最终手工磨具成型。这香品清而不浊、气甘味郁,集沉香、檀香、芸香、降真香之优点于一身,触鼻芬芳,被广大的香爱好者美誉为‘可以用鼻子嗅到的古董’。

辨别天然香和化学香有四个要素,一是嗅香味,天然香都是自然芬芳,清新爽神,留香**;二是看外观,天然香颜色多为药材原色,且有肉眼看到的粗纤维;三是看香灰,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无任何杂质,燃烧后保持段状形态;四是触香灰,天然香燃烧后触摸无灼热感。

据了解,药香古法制作技艺繁琐细致,从选料到成香需历经近20道工序。挑选后的药材经过清洗、阳光晾晒,有的香药需入竹笼中蒸制,有的以黄酒、绿茶或牛奶等为水,文火煮20到30分钟,有的以上等槐蜜和稞麸入铁锅慢炒。蒸煮炒过的香料用古老的方法手工研磨成粉,反复搅拌30分钟以上。入陶缸发酵后进入第 一次窖藏。整体制作过程来源于药材制作的流程工艺,这样炮制后的原料,去除了本有的微毒与燥性等,也将其药性发挥到了较高层次。经过第 一次窖藏的香料入牛角成型,牛角的润泽和坚硬使挤压出来的线香表面光滑、线条流畅。以手捏制出的塔香,借助了手的柔韧灵活,紧实耐燃。香品入阴凉干燥之处阴干,干湿度、温度都需恰到好处。阴干晾晒后的药香将迎来它的第 二次窖藏。这也是药香古法制作技艺最 后一道核心工艺,它缔造了药香的骨肉气血神。

高质量发展 亟待保护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批量化生产和**制添加,使曾经备受群众推崇的香宝正渐渐泯然于量化。药香古法制作技艺正面对着传承断层、技艺失传的困境。因此,对这一项目的保护和发扬光大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药香古法制作技艺不被机器产品所取代,当下应当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保护它、传承它,并使其发扬光大。目前经过多方努力,已经制定和实施了诸多保护发展计划,并不断修整完善。这不仅是对药香文化和传统制作文化的一种保护推动,也是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非遗产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以发展延续,一方面要在配方、功效、外观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作为非遗特色产业,如果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药香优势地位和产业利益就难以获得保障,将导致创新成果及传统知识财富的流失。

古朴的制造工具,将药香古法技艺发挥到**

药香古法制作技艺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巨大。几年前,由于没有进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很多新产品刚问世不久,就有仿冒品在市场上出现,而且由于仿冒者不需要支付研发费用,其在价格上往往更具竞争优势,这给药香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不少业内专家建议,制定和推进中(蒙)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要从法律、经济和技术的角度,进行总体安排和统一规划。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中(蒙)医药传统品种的产权保护,弥补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

药香的发展和传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引导,通过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提升药香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广传承这一非遗项目,也是在传承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匠心技艺,今年非遗中心与各大院校合作开设药香古法制作技艺相关课程,通过课程使下一代充分了解药香的历史渊源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药香古法制作技艺的人才,使古法工艺广泛流传,避免出现文化断层。

在传习基地的药香产品展示区,四大系列百余款不同剂型、不同功效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包装设计结合独特的草原元素及古典元素,从产品到外包装质朴而精巧,无一不展示着大草原的绿色与纯净。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药香项目通过进校园、开展传习等方式,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喜爱者和追随者,制香这一传统文化,也在越来越得到普及。目前,药香项目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区,辐射**20多个省市。随着近年来对项目的保护与发展,该药香古法制作技艺现已拓展至港澳台地区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并得到人们的认可。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